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作,全画分为两部分,前半卷名为《无用师卷》,后半卷名为《剩山图》。这两部分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《富春山居图》。《无用师卷》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示了江南山水的秀美,而《剩山图》则描绘了山峦的雄浑和壮丽。这幅画作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,现分别收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元朝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。黄公望,原名陆坚,号一峰,又号五峰,因其画艺高超,被尊为“元四家”之一。此画作是他晚年的作品,耗时数年才完成,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水风光,尤其是其前半卷《无用师卷》和后半卷《剩山图》,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前半部分被称为《无用师卷》,这是整幅画作中相对更为精致的部分。黄公望在创作时,以富春江两岸的自然景色为灵感,以其独特的“浅绛山水”技法,细腻描绘了山峦、村落、溪流和渔舟等景象。画面气势宏大,意境深远,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。《无用师卷》因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,备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珍视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中国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杰作,描绘的是浙江富春江两岸的自然风光。全图分为前后两部分,即《无用师卷》(或称《剩山图》)和《剩山图》(或称《无用师卷》的另一半,因其长期未完成,黄公望去世后由他的学生赵子昂接续绘成)。两卷合起来才构成完整作品,展现了连绵的山峦、宁静的溪流、竹林渔村的生活场景,以及黄公望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。这幅画作因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,现主要收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。